萬年科員是指那些在三十多歲就遭遇到職涯瓶頸,永遠無法脫穎而出成為高階主管,人生就此卡住,不上不下。
杜書伍學長指出,萬年科員通常有幾個特徵:
- 謀職的條件是:錢多事少離家近。
- 總是以個人的角度看事情,人人為我。
- 容易隨著外界雜訊干擾,人云亦云,不知所云。
從職場結構的觀點來看可以很輕易地驗證這個數據,高階主管佔組織的3%,中低階主管佔27%左右,剩下70%的是一般員工。
這邊也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人們容易過分高估高階主管與中低階主管的人數,忽視真正統計上的數據。職位較高的人象徵成功,我們也都喜歡小蝦米搏倒大鯨魚的熱血故事,在無意識之間大腦會將這些印象的重要性放大,讓我們高估成功的機率以及成功人士的數量。
當然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為我們討厭失敗,那些奮力一博但最終失敗的人,都會被我們拿來當作自己後見之明的印證。(我早就說過你不會成功了,你看看你。)
最近市面上探討思考謬誤的書籍很多也很有趣,可以買來一讀。我最近在讀快思慢想這本書,真的非常精彩,讀到一個段落再寫一些心得。
坊間大部份的言論,都是說給萬年科員聽的。你一定聽過其中一些。
像是有很多政(ㄗ ㄨ ㄟˇ)論(ㄆㄠˋ)節目,會找一些看起來很平凡的上班族來發洩,抱怨他們每個月的薪水扣掉房租水電通勤費,買房子要不吃不喝四十幾年(就是買不起嘛)。
薪水四十年都沒有調整到底是發生什麼事?
也有人會說,那都是資方跟財團的陰謀,無所不用其極壓榨我們這些小老百姓。
就我所知,真正薪資只有22k的人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少(低底薪高獎金的職業不在此列,如業務房仲等。),而且,如果這個老板一直壓榨你,你為什麼不離職?
最弔詭的是,這些來賓都在節目上口若懸河,講得通情達理又絲毫不會怯場,有這種邏輯能力跟口才的人,用22k就可以顧到,根本就超賺!
這可能會發生嗎?機率超級小,我只能猜測是因為節目需要逢場作戲。
電視媒體的收入取決於收視率的高低,因此節目的口味必須符合市場上最大的客群,也就是這70%的萬年科員,因為他們只在意自己,是非對錯真假什麼的不重要。
聽說某企業年終獎金很高,就懷疑一定有官商勾結。公務人員18%制度的確已經不合現況,需要改革。但大家在意的是能不能把別人口袋裡的錢拿出來分掉。我過的不好,大家應該要跟我一樣差。媒體大肆報導,萬年科員跟著瞎起哄,整個社會越來越亂。
當日常全部充斥著這種萬年科員的言論,便會有更多人慢慢變成萬年科員。
不想在三十歲人生就卡住嗎?杜書伍學長也提到一些方法。
以組織的角度思考事情。
走在馬路上,萬年科員當然會覺得應該要全部都是綠燈,讓我暢行無阻。
以“用路人”為組織思考,紅綠燈或機車二段式左轉都是必要的政策,去確保組織的運行。
通過總量x分配x綜效=最大效益來武裝自己。
一天工作多久?時間怎麼分配?分配的各項之間是否相輔相成?
透過思考這三個問題,將自己學習的效率最大化。
多思考。
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人,不管他們被問到什麼問題,都能井井有條的回答。這絕對不是因為他們天資過人,頭腦極好。非直覺思考是緩慢且耗力的過程,這些強者都是在平常就將這些問題經過思考整理,在臨場被問到時直接從記憶中讀取。
台灣是一個雜訊密度極高的社會,每天都提醒自己不要陷入萬年科員的思考模式,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