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最壞的時代,或許最值得放手一搏!

我一直認為股票是一個風險極大的投資活動,當沒有任何資訊時,預測明天的股價根本就是一個擲骰子的過程;當握有資訊時,要如何確定這不是那些CFO的圈套?釋出利多消息把眾多散戶套在高點,接著公布歸損慘重的財報,一瞬間就是上億的財富轉移。

最無法理解的是那些電視台的操盤講師,拿出一堆K線圖講得口沫橫飛,但他們憑什麼知道明天的股價"應該"要在哪個水位?K線圖是過去股票價格變動的紀錄,但影響股價的關鍵問題是"公司的價值是否真實反映在股票價格上",那又是誰來決定這家公司應該值多少?這就像是一道選擇題"一客牛排450元是貴還是便宜?"如果多數人覺得貴,那價格就會跌;反之則會漲。這些專業操盤手有辦法預測這個問題的結果嗎?

對股價"最有效"的預測大概只能維持在數秒到數小時之內,已經漲的股票會繼續漲,開始下跌的股票會繼續跌,但到底能預測多遠?這條界線是非常模糊的。

找工作跟買股票很像,我們只知道這個產業"現在"怎麼樣,幾天後怎麼樣或許還能做較準確有效的預測,幾十年後呢?我們根本沒有那個能力。但偏偏人生是長達數十年的歷程,那我們該怎麼管理風險呢?

事實上我們並不能"管理"風險,下個月會不會被裁員?下一季公司會不會破產?明年會不會發生金融風暴?這些都是我們不能回答也不能阻擋的。唯一能做的只有增加我們所能"承受"的最大風險額度,可以簡單的用儲蓄除以每日最低開銷來代表。

風險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於某個決策的機會成本有多高,買股票最慘的狀況就是股票價值歸零;但如果是融券,所面臨的風險就是無限大。同樣的,在剛從學校畢業時我們所面臨的決策風險較小,因為我們不用養家活口,薪水也不是那麼高,特別是景氣蕭條的時候;但一旦結婚生子,光是想到下個月的尿布奶粉錢就足以對任何冒險舉動望而怯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年輕時所能"承受"的風險相對較大,因為我們沒有太多東西可以失去。

想要來一次逆轉人生的豪賭?現在或許是最好的時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