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我為什麼要學這個?


從出生開始,一路從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到研究所,接受教育將近二十個年頭,究竟我們要學的是什麼?

讀歷史可以知興替,寫作文可以訓練表達能力,但是我為什麼要去背碳的分子量還有同位素?為什麼我要知道嘉慶西元幾年登基?他對我的生活一點幫助都沒有。

答案很簡單,因為這會考。

在台灣,撇開幼稚園及小學不談,讀國中是為了考高中,考好高中為的是考取頂尖大學,考取最熱門的醫學系,法律系,電機系。考好大學是為了畢業之後能有好的工作,不愁吃不愁穿。

這,就是亞洲的華人教育。

記熟老師所教的公式,套的越快,套的越熟的就是一百分。
與老師作對是不被允許的,所有的為什麼都是壞孩子跟找麻煩的表現。
不要質疑別人,這是不禮貌的。

讓我們有令外國人驚嘆的數理能力,還造成了更多的問題。
當今天我們想要做的東西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算是google大神也沒有答案的時候,該怎麼辦?
為什麼我們有一百分的想法,卻只有六十分的表達能力,弄得連這個idea都只剩六十分?

這些問題,就算是台清交成的學生也躲不掉。結果出了社會,就是草莓族,沒有能力,不會解決問題

那我們崇拜的西式教育又是如何?

我們所羨慕的freestyle,讓你自己去創造的西方教育,卻努力的想變成跟我們一樣。
然後我們千方百計的想變成跟他們一樣。
不同的教育體制有不同的問題,不管是東方或西方都各有優劣,但是,我們到底學到了什麼?為什麼而學?

我為什麼要學這個?

創業商管相關,人性或者咖啡的書從來不嫌多,我總是去博客來一逛就買了六七本。但是我主修的電子工程,除了教科書以外,一本都沒有。

為什麼會這樣?

不管是國中高中或者大學,每門課的開頭,老師就劈哩趴啦講了一堆,不管怎麼樣背起來就對了,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學這個東西?他對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
似乎把這些高深的知識講的太容易理解,就會降低教學者的水準一樣。
上了一門課卻不知道它可以用在哪裡,為什麼重要,又怎麼能產生興趣?

不喜歡這個系,那你為什麼要來唸?不念,那你以後還能幹嘛?

過年親戚聚餐,叔叔看到我便問我讀的是什麼大學什麼科系,聽到是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便豎起大拇指說我未來一片光明,將來必定是科技新貴之類云云。
我笑著說畢業之後我不會去當工程師,他滿臉詫異的問我,那你以後還能幹嘛?

似乎我不去當工程師,就沒有別的事可以做了?

高中時為了升學準備考試,焦頭爛額,好不容易等到考完放榜,就像被關了二十年終於獲釋一樣,誰還有心情管你志願要怎麼填?老師說能填多好的學校就填,當時想填個台大中文還被嗆以後會餓死,電子電機不錯以後可以賺大錢,那就填吧。
到了大三,赫然發現自己對這個東西一點興趣都沒有,成績也不怎麼樣,這下好了,在長輩眼中頓時變成前途堪慮的渾小子。

這到底是誰的錯?

錯在我們是為了升學而非學習。
這完全是錯誤的,甚至可以說是荒謬,我們把壓抑的競爭心理全部轉換到考試與升學上,只要考一百分你就是最優秀的人才,不管這門課你喜不喜歡,重不重要,考不上台清交成你就永遠差人一等,甚至企圖用一次基測一次學測就決定你的人生。

教改教改,一而再再而三,終究也只是換湯不換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要依舊是為了升學而上學,又怎麼能希望學生有多強的競爭力?教改又怎麼能有成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