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我為什麼要學這個?
從出生開始,一路從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到研究所,接受教育將近二十個年頭,究竟我們要學的是什麼?
讀歷史可以知興替,寫作文可以訓練表達能力,但是我為什麼要去背碳的分子量還有同位素?為什麼我要知道嘉慶西元幾年登基?他對我的生活一點幫助都沒有。
答案很簡單,因為這會考。
在台灣,撇開幼稚園及小學不談,讀國中是為了考高中,考好高中為的是考取頂尖大學,考取最熱門的醫學系,法律系,電機系。考好大學是為了畢業之後能有好的工作,不愁吃不愁穿。
這,就是亞洲的華人教育。
記熟老師所教的公式,套的越快,套的越熟的就是一百分。
與老師作對是不被允許的,所有的為什麼都是壞孩子跟找麻煩的表現。
不要質疑別人,這是不禮貌的。
讓我們有令外國人驚嘆的數理能力,還造成了更多的問題。
當今天我們想要做的東西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算是google大神也沒有答案的時候,該怎麼辦?
為什麼我們有一百分的想法,卻只有六十分的表達能力,弄得連這個idea都只剩六十分?
這些問題,就算是台清交成的學生也躲不掉。結果出了社會,就是草莓族,沒有能力,不會解決問題。
那我們崇拜的西式教育又是如何?
我們所羨慕的freestyle,讓你自己去創造的西方教育,卻努力的想變成跟我們一樣。
然後我們千方百計的想變成跟他們一樣。
不同的教育體制有不同的問題,不管是東方或西方都各有優劣,但是,我們到底學到了什麼?為什麼而學?
我為什麼要學這個?
創業商管相關,人性或者咖啡的書從來不嫌多,我總是去博客來一逛就買了六七本。但是我主修的電子工程,除了教科書以外,一本都沒有。
為什麼會這樣?
不管是國中高中或者大學,每門課的開頭,老師就劈哩趴啦講了一堆,不管怎麼樣背起來就對了,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學這個東西?他對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
似乎把這些高深的知識講的太容易理解,就會降低教學者的水準一樣。
上了一門課卻不知道它可以用在哪裡,為什麼重要,又怎麼能產生興趣?
不喜歡這個系,那你為什麼要來唸?不念,那你以後還能幹嘛?
過年親戚聚餐,叔叔看到我便問我讀的是什麼大學什麼科系,聽到是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便豎起大拇指說我未來一片光明,將來必定是科技新貴之類云云。
我笑著說畢業之後我不會去當工程師,他滿臉詫異的問我,那你以後還能幹嘛?
似乎我不去當工程師,就沒有別的事可以做了?
高中時為了升學準備考試,焦頭爛額,好不容易等到考完放榜,就像被關了二十年終於獲釋一樣,誰還有心情管你志願要怎麼填?老師說能填多好的學校就填,當時想填個台大中文還被嗆以後會餓死,電子電機不錯以後可以賺大錢,那就填吧。
到了大三,赫然發現自己對這個東西一點興趣都沒有,成績也不怎麼樣,這下好了,在長輩眼中頓時變成前途堪慮的渾小子。
這到底是誰的錯?
錯在我們是為了升學而非學習。
這完全是錯誤的,甚至可以說是荒謬,我們把壓抑的競爭心理全部轉換到考試與升學上,只要考一百分你就是最優秀的人才,不管這門課你喜不喜歡,重不重要,考不上台清交成你就永遠差人一等,甚至企圖用一次基測一次學測就決定你的人生。
教改教改,一而再再而三,終究也只是換湯不換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要依舊是為了升學而上學,又怎麼能希望學生有多強的競爭力?教改又怎麼能有成效?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政治&經濟終究無法兼得?
政治人物是全球經濟最大的禍源?
為什麼將近67%的瑞士人反對把法定年休假日從四周延長到六周?
為什麼政治人物如此無能,這些高知識精英份子無法感知危機的到來並防範未然?
當經濟牽扯到政治,似乎一切都成為無解之謎,但真的是這樣嗎?
過去曾上過一堂選修課,課名叫做"危機與災害管理",所謂的災害管理,應當要是在災害醞釀時期,或者尚未擴大爆發之前予以處理並解決,才能把成本支出降到最小。這是一個精明的政府或領導管理者應該做的,但現實中似乎並非如此?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政治人物受選舉週期所左右,若是出手解決"人民尚未意識到"的問題,不但容易遭到杯葛,畢竟"看不到"成效的花費為公眾所不願,也毫無政績可言。因此政治人物的行為通常是受到群眾的意識影響,在人民意識到問題時才展開行動,較能進行大規模的改革,畢竟人性通常安於現狀,除非危機已迫在眉睫,才可能服從領導者的改革措施。
但這同時也是矛盾的,就像瑞士人民為何不願延長法定休假日?延長兩周的法定休假日將增加每年兩千億台幣的勞動成本,一個腦力密集的小國,能承受如此龐大的生產成本嗎?但若將法案拋到台灣,我們台灣人是否能做出與瑞士一樣的理性決定?每個人都站在國家的角度去思考,將個人的利益拋諸腦後?
你的理財專員,最多只能跟你一樣聰明。
去年的民主大選,可以說是台灣人民教育程度的重大里程碑,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的確有大將之風,在演說與對答方面都遠勝馬英九總統,但台灣人民看到的是如果蔡英文當選,台灣放慢與中國合作的腳步,甚至中斷,那台灣勢必失去更多的優勢,韓國與美國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台灣以引為傲的電子產業要如何在揹著關稅重擔的情況下與韓國競爭?由此可見教育的重要程度。
回歸根本,權力還是在人民手上,越早的關注各項議題,也能讓政治人物越早處理。
所以,不該在怪罪政治人物的優柔寡斷與短視無能,錯誤,或許是在我們這些不想聽杞人憂天話語的公眾身上。
訂閱:
文章 (Atom)